推动低价特效药研发:让低收入群体用得起好药
admin
2025-09-26 20:09:13
临床试药资讯
2 浏览
医保谈判累计为患者减负超9000亿元,国家集采药品平均降价超50%——近年来,我国通过政策组合拳,让低价特效药从实验室更快抵达患者手中。这些举措正深刻改变着低收入群体“望药兴叹”的局面。
一、破解基层用药难,慢性病患者家门口有药可用
过去部分乡镇卫生院面临药品短缺困境,尤其慢性病、常见病药物常出现“开不了”的尴尬。2024年,国家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二、三级医院用药目录向基层下沉,县域医共体统一用药目录,药品重合率超70%。福建三明为高血压、糖尿病等6类慢性病患者提供39种基本药物,医保全额报销。社区还建立缺药登记服务,确保治疗连续性。
二、国产创新药打破垄断,天价药实现“平民化”
曾经年治疗费超百万元的戈谢病特效药,因国产药“戈芮宁”上市,费用降低50%以上。该项目从立项到获批仅用7年,比行业常规缩短3年。浙江颐核医疗研发的肝癌“救命药”钇-90微球,2027年投产后价格将从进口35万元降至15万元。本土研发加速让低价特效药从愿景变为现实。
三、医保改革与集采双驱动,构建多层次保障网
国家医保目录连续6年动态调整,新增744种药品,74种罕见病用药纳入保障。江苏等省份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,给予原研药同等采购待遇,推动正规平台优先配备优质低价药。叠加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,三重保障使困难群众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0%以上,2023年惠及近1.9亿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