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患者的顾虑
要让患者主动吃药,第一点得知道他们为啥不愿意吃。就拿张大爷来说,他就是觉得药难吃,还有就是怕长期吃药有副作用。很多慢性病患者都有类似的想法。有的觉得药的味道不好,像一些中药,味道又苦又涩,喝一口简直难以下咽;有的担心吃多了药会伤害身体其他器官。所以啊,我们要和患者好好沟通,了解他们内心的顾虑。比如可以问问他们是觉得药的味道不好,还是担心其他问题。像张大爷,在家人耐心沟通后,说出了自己的担忧,家人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想办法。
巧用辅助手段
除了了解顾虑,还可以用一些辅助手段让患者愿意吃药。现在有很多药物都有不同的剂型,比如胶囊、片剂、口服液等。如果患者觉得片剂难以下咽,可以试试口服液,口感可能会好一些。就拿降压药来说,有一款叫硝苯地平缓释片,它是片剂,有些患者吃着觉得卡在喉咙里难受。而有另外一种硝苯地平控释胶囊,服用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。还有一些药物会添加矫味剂,改善药的味道。另外,还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,比如用有刻度的杯子来量药,让患者觉得更准确、更放心。
曾经有位李大妈,患有糖尿病,一直不愿意打胰岛素。家人了解到她是害怕打针疼,后来给她买了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胰岛素注射笔,打针的时候疼痛感减轻了很多,李大妈慢慢就愿意配合治疗了。
总之,对于慢性病患者不愿意吃药的问题,我们不能硬灌。通过了解他们的顾虑,巧用辅助手段,一定能让患者更主动地吃药,这样就更好地控制病情。